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特别是那些又有权力又有文化的人一旦耍起流氓来,真的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
孝文帝依靠着各种不讲武德的套路把迁都洛阳这事给彻底夯实了之后,算是霸王硬上弓地解决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可是,后面的日子怎么过,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各方“亲戚”关系都是如此紧张兮兮的,指定什么时候就走火了。
这个时候,南朝的南齐开始给机会了。萧道成的侄子萧鸾继承和发扬了南朝皇室的“优良传统”——以武入道、以血掌权,他政变干掉了南齐的第三代皇帝萧昭业,立了其弟萧昭文,在三个月后又废了萧昭文,由自己当皇帝。主打就是一个“没有最乱,只有更乱”。孝文帝觉得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再次决定要南征。
展开剩余93% 魏主以上废海陵王自立,谋大举入寇为什么要南征呢?其实就是一个焦点转移的问题。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同志们要拎清,都别对我的骚操作指指点点,都给我把注意力转移到国战上去吧!
刚好这个时候,萧齐的雍州刺史曹虎因为国内太混乱了,所以不想搁萧齐混了,于是遣使请降于北魏。494年十二月初一,孝文帝借机出兵,派行征南将军薛真度统四将向襄阳进发;刘宋皇族的大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兵发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兵发钟离;平南将军刘藻兵发南郑。
同志们,不要慌,这次行动有保底收入哈,现成的雍州等着我们去拣,都给我兴奋点哈。
但一辈子没真正打过仗的孝文帝却依然不忘在军事行动中夹带私货,他借这次军事行动,把北魏的军装全给改了,同志们不准再穿胡服了。
魏主欲变易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国人多不悦继七个月前罢黜了百年的部落最高祭祀后,孝文帝连祖祖辈辈的服饰都废了。这玩意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孝文帝要去除鲜卑族、拓跋部甚至所有胡人的文化特征,要去民族化。
咱先不说孝文帝这么干是不是顺应历史潮流哈,但数典忘祖的嫌疑他肯定是跑不掉的。你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转过头如此看不起农村人,礼貌吗?你向往城市,或者你希望你的族人都成为城里人,这没错,但不能这么野蛮粗鲁地从根子上去否定农村人。
十二月二十九,孝文帝诏令寿阳、钟离、马头三地军队把所有掠夺的人口放掉。
己巳,诏寿陽、钟离、马头之师所掠男女皆放还南495年正月初三,孝文帝再发诏令:不得侵略淮北之民,犯者死刑。
正月癸酉,魏诏:淮北之人不得侵掠,犯者以大辟论同志们,我们不能像以前那么野蛮了,要学习汉人同胞的仁者无敌。但是这背后有一个问题呢?一个无肉不欢的人,你现在突然之间要求他得|ff44.INfoHTTPS|7m.ff44.INfoHTTPS|天天吃素,有吃素有利于养生,真的会很合适吗?胡人的武功心法最核心两个字就是“掠夺”,你突然之间不让同志们抢劫了,你得有相应的福利去满足他们的潜在欲望才行呀!否则,他们是打不起精神来为你打仗的。
495年正月二十九,眼看几路大军全都没动静——一座重要城池都拿不下来,孝文帝开始亲率主力渡淮,于二月初军至寿阳。你们毫不作为是甩脸子给谁看呢?都给老子起开,老子亲自带队来打你们的脸。
二月初五,孝文帝登八公山,赋诗吟唱,造型摆得很到位。路遇大雨,孝文帝还下令去掉自己的伞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还经常去亲自慰问伤兵。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执行得很到位。
甲辰,魏主登八公山,赋诗。道遇甚雨,命去盖;见军士病者,亲抚慰之二月初九,孝文帝弃寿阳沿淮河东下,二月十七,军至钟离。但因为魏军之前已经在钟离失血过多,孝文帝瞅了一眼,怕这场面自己也救不回,就于二月二十三下令班师了。
魏久攻钟离不克,士卒多死啥心思呢?如果前线将士打出了好局面,我就顺势接过指挥棒,证明我孝文帝是很能打的。但现在已经打成了残血不利局面,对不起,我不沾国,万一真打输了,影响我的至高形象。我不参与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嘛!
再复盘一下孝文帝此次大行动的真实逻辑:你们萧齐内乱了,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时候,我数路大军齐头并进,不求每一路都有大收获,只要有一路中了彩票,我就可以在国内使劲吹牛逼了……可是,我同时筹办这么多场演唱会,每一场火爆起来,搞得我一路的高调宣传仪式全变成了尴尬了,但我得维护好自己的完美形象,即便到了现场,我也不登场。
那么,孝文帝这次大动作为什么会没有效果呢?你孝文帝天天坐办公室搞头脑风暴,可是你知道事情要谁去干吗?仗要靠谁去打吗?他们为你办事、为你打仗的根本诉求是什么吗?你把我们胡人打成了低等人,连服装自由都没有,兄弟们心里不痛快呀!然后,咱们北魏的老规矩——夹到碗里就是菜,也被你给禁止了,没有提成激励,我们就那点基本工资不香吗?爱谁谁,谁乐意拼命谁上!
三月十五,孝文帝回军路过小沛遣使祭了刘邦。
癸丑,幸小沛,遣使以太牢祭汉高祖庙路过瑕丘,又遣使祭了泰山。
行幸瑕丘,遣使以太牢祠岱岳三月二十二,孝文帝到鲁城,亲自去孔庙祭祀。
庚申,如鲁城,亲祠孔子三月二十三,封孔子后代四人、颜渊后代两人官职,并选孔子嫡系继承人为崇圣侯负责祭孔,又命令兖州政府修缮孔子之墓,重建碑铭。
孝文帝这一系列动作是啥意思呢?跟小日本挂羊头卖狗肉地打造“东亚共荣圈”是一个意思。
回到洛阳不久后,孝文帝又开始玩新花样了,跟同志们开座谈会,问同志们是希望他赶超商周还是他连汉晋都比不上?真是幽默!我若是问我的员工,你是希望我当全国首府还是指望我连一个省市首富都不如呢?我的员工能怎么回答?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谓曰:卿等欲朕远追商、周,为欲不及汉、晋邪?孝文帝的弟弟拓跋禧赶紧发言以免冷场子,表示自然是希望他成为历史最佳皇帝。
咸陽王禧对曰:群臣愿陛下度越前王耳孝文帝又问,那是应该然则当移风易俗呢,还是因循守旧呢?
帝曰:然则当变风易俗,当因循守故邪?答曰:自当日新月异!
对曰:愿圣政日新又问:是光你自己改呢?还是希望子孙也改呢?
帝曰:为止于一身,为欲传之子孙邪答曰:自然是要一劳永逸改彻底。
对曰:愿传之百世装十三装够了,孝文帝便总结发言了:既然大家都有这么高的觉悟,那我就继续改革了哈,以后大家可以配合工作哈。
帝曰:然则必当改作,卿等不得违也一根藤上的瓜,拓跋禧赶紧表态:我看谁敢不同意!
对曰:上令下从,其谁敢违!孝文帝开始正儿八经地说: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朕现在要禁止胡语,全部改用汉语。咱不乱搞一刀切哈,三十以上的人,能给时间慢慢来,三十以下的,凡在朝中任职者,必须说汉语,谁要是故意不改就降黜官职,都小心着点!你们觉得我说的对吗?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6j.ff44.INfoHTTPS|95.ff44.INfoHTTPS|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为然不?
拓跋禧再次表示领导说得非常对!
朋友们,大家看完这之后,知道双人相声为什么逗哏需要一个优秀的捧哏了吗?没有一个好捧哏,再好的段子,光靠一个逗哏也演不出效果嘛!
随后,孝文帝又表示自己是综艺小王子,不光相声在行,双簧也拿手,又拿自己最宠信的汉人大咖李冲来给自己抬戏了,说李冲曾说他的语言就是全国标准,咋能这么给我戴高帽呢?李冲该死!我孝文帝是很谦逊的、是很民主的。
帝曰:朕尝与李冲论此,冲曰: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冲之此言,其罪当死!李冲赶紧懂事地免冠谢罪。
孝文帝随后又责骂留守洛阳的官员:我看见妇女们还穿着胡服,我出征前是咋说的?你们拿我的话当啥呢?咋回事呢?怎么都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了吗?我可要生气了哈。吓得百官立马跪倒一片,领导,我们错了,下不为例。又责留守之官曰:昨望见妇女犹服|wh.ff44.INfoHTTPS|v8.ff44.INfoHTTPS|夹领小袖,卿等何为不遵前诏但孝文帝还在继续:要是我说得不对,你们可以反驳嘛!可你们也承认我说的是对的,然后就是不执行到位,这作何解释呢?
帝曰:朕言非是,卿等当庭争。如何入则顺旨,退则不从乎就这么一个影帝级别的青年演员,大家能把孝文帝跟几年前那个皇奶奶死了哭得死去活来的厚道小伙联系到一起吗?但他们确实就是同一个人。
六月初二,孝文帝正式下诏:在朝中不得讲鲜卑语,违者免官。讲放言没文化,都忘记自己祖宗是谁吧。跟现在不会说英语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的强盗逻辑,是一个意思。
六月,已亥,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大家别急着怼我,说我格局小了哈。人家孝文帝是在致敬秦始皇统一文字(秦始皇皇没统一语言),这是功在千秋的伟大创举,这是顺应时势、是与国际接轨……大家这些辩词都没问题!但是,我请问一下,孝文帝真的有必要这么急切地阉割本族文化吗?真的有必要这么急切地去否定本|78.ff44.INfoHTTPS|h8.ff44.INfoHTTPS|民族的过去吗?真的有必要彻底毁灭本民族的根吗?人家后来蒙元和满清在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还在语言和文字上保留了双轨制,你们北魏现在也不过是打下半壁江山而已,瞧把你能的,都没跟对方一起睡踏实了,就宣布自己怀了对方的骨肉,你们就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了?
很快北魏有关部门又上会了一个议案:广川王妃葬于平城,但现在广川王死洛阳了,是去平城合葬,还是给王妃迁坟?
魏有司奏:广川王妃葬于代都,未审以新尊从旧卑,以旧卑就新尊?霸道总裁孝文帝马上给出最高指示:其他州的我不管,代人集团南来洛阳的都得葬邙山,唯一例外的是丈夫死平城的,妻子可以回去葬。祖坟都给你改了!
魏主曰:代人迁洛者,宜悉葬邙山。其先有夫死于代者,听妻还葬;夫死于洛者,不得还代就妻。其余州之人,自听从便祖坟改了,户籍也得改,南迁的代人集团从此户籍变成了河南洛阳。
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陽人七月二十一,北魏改用《汉志》中的长尺和大斗统一度量衡。
戊午,魏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依《汉志》为之八月初九,孝文帝再抓军权,选拔武勇之士十五万人编入禁军。
八月,乙巳,魏选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以充宿卫九月初四,北魏六宫和所有中央政府全部迁于洛阳。
九月,庚午,魏六宫、文武悉迁于洛陽十月二十七,自任为全国官员绩效考核小组组长。
戌,诏诸州牧精品属官,考其得失,为三等之科以闻,将亲览而升降焉十二月,孝文帝见群臣于光极堂,宣下品令,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人集团定为姓和族这两个等级,姓为高,族次之。具体内容如下:
太和十九年,诏曰:代人请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故官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比欲制定姓族,事多未就,且宜甄擢,随时渐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啥意思呢?连冠名权都给你们剥夺了。咱不像刘宋那些混蛋皇帝一样给你们起外号,咱给你改姓。同志们,我很大,你们要忍一忍。
而且从上述这段话中还可以看出两个关键信息:第一点就是代人集团虽然瓜分了北魏主要的政治红利,但基本上还凭能力说话的,你祖上牛、你爹有大功劳,你可以享受政治优待,但如果你不是那块料,也是上不了大台面的;第二点就是汉文帝赐姓这些群体其实都是北魏勋贵,其他人没|xu.ff44.INfoHTTPS|46.ff44.INfoHTTPS|这待遇,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就都是拓跋珪时期就入股的,跟特么满清八旗一样的。但是还有下一篇的核心大瓜没提,鲜卑八姓怎么了?汉人四姓即将后来居上了。
多了也不解释了,反正这次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就是北魏全范围的阶级划分。你是皇族,你可以姓元;你是出身鲜卑八大主要股东,你可以有自己的家族姓氏;其余人,只能称族,属于没有官方冠名的行业整合。
客观地讲,孝文帝这一招是挺狠的。因为咱们中国人别的本事没有,若是说利用某个共同点去扩散式结网,全世界所有的人种,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是咱们中国人的对手。孝文帝弄这一出,就是希望用“标准化”去固化各个阶级的赛道。
过去的帝族十姓乃至所有的鲜卑姓全部改姓:皇族拓跋氏为元氏、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姓氏,不可胜数。不就改个代号吗?这有什么问题呢?朋友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的儿子跟你姓还是跟你老婆姓,这在当下确实不叫一个事,但是我可以说过了几代之后,跟你老婆姓的那一支就会慢慢脱离你这个家族。孝文帝的核心目的就在这,什么你祖上姓拔拔,你就是姓长孙,你的祖源在我们北魏,在我孝文帝这里。所以,你们要饮水思源啦,要记得北魏和我孝文帝啦!
但是!孝文帝不太知道,在汉文化之中虽然大家都在说“从鱼碗里倒到肉碗里无所谓”,可实际上是从鱼碗倒到肉碗还是从肉碗倒到鱼碗,问题大着呢!
你孝文帝在短时间内就马不停蹄地干了“不要本族传统仪式、不准说本族语言、不准穿本族衣服、不准使用本族文字、不按本族潜规则分配利益、不准继承本族的原始姓氏”等一系列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谁在偷笑?谁在愤怒?
突然想到一个非常典型且普遍的社会问题:我倾尽所有地把你培养成人,结果你一结婚找对象了,就感觉别人的父母比我这个亲爹亲妈哪哪都香,她们干啥都是对的,我们干什么都是错的。各种逼着我们向她们靠拢,有多少亲爹亲妈会克制得住?亲家关系会好吗?
北魏的胡汉矛盾终于被彻底激化了。而在某一个角落南京股票配资平台,有一个叫李冲的人默默地对孝文帝说一句:大孙子,谢谢你哈!
发布于:四川省新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